“文明礼仪教育”专题活动总结
我们中华民族素来就具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她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不但创造了文化,而且也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更应具备礼仪修养,这不仅是现化文明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我校结合实际情况及学生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规范”,学会做人,教育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开展了“争当文明标兵”的文明礼仪伴我行的活动。
一、把弘扬师德与制度管理结合起来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应该是一切美好的化身,是自己仿效的榜样。教师的举止、行为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要求学生文明礼貌,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教师必须率先垂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因此,在开展“文明礼仪”活动中,我们首先组织教师学习《公民道德规范》、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教师进一步明确自身的职业规范,努力塑造自身的个人魅力。要求教师在行为上,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在学生打招呼时要回礼。在仪表上衣着大方,不化浓妆,不穿奇装异服。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在工作中,要爱生如子,关心学生,以理服人,不体罚学生。对待同事团结谦让、互敬互帮。努力形成一个具有良好修养的教师群体,为学生的礼仪教育树立榜样。
在制度上,我们修订了《襄樊八中学生一日常规》、《值周评比制度》等,进一步规范了礼仪教育在《班主任职责》、《文明班级评比》等制度中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教师在德育工作中做好学生礼仪教育的职责,使每个教师对德育教育的目标管理及各自的职责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工作按部就班,使礼仪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量化管理更加具体化。并把老师对学生的礼仪教育情况与老师的考核奖励等挂钩起来,全方位调动教师做好学生礼仪教育,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使学校的礼仪教育进一步制度化。
二、把规范的管理与多种活动结合起来
在管理上,我们利用中学生积极好胜的上进心,在班级间开展学习、纪律、礼仪、卫生、健体和在语言、行为上使用礼貌用语、礼貌体态用语等规范教育的班风评比。由班级成员、学生会成员、教师、带班领导组成的值周小组通过校门轮值检查督促,班级实地检查、(内容包括学生的纪律、公共卫生、个人卫生、出勤、穿着仪表、礼貌用语、两操、行为习惯等),把每天检查结果逐日公布在学校的评比栏上。除此之外,我们还请学校的所有任课教师给每个班级的课堂常规情况(包括带齐学具、课堂纪律、完成作业等)进行打分和评比,做到每日有检查登记,每周有小结评比,每月有总结表彰,获得文明班集体的班级授以流动红旗,一学期中有三次被评为“文明班集体”的班级可获得校优秀班集体称号。这样,各个班都不甘落后,各方面力争上进,开展竞赛。全校形成了人人不服输、人人积极向上,人人讲文明礼貌的新风尚。
在形式上,我们进行广泛的宣传。通过班会、黑板报、校园广播台、校园网、专栏等组织学生观看、学习有关文明礼仪知识等,把文明礼仪的具体内容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创造浓烈的教育氛围。
在开展广泛宣传的同时,我们还经常开展一些活动。如全校师生签名活动,开展“做文明学生,做合格小公民”的活动,以看谁能否在校勤学知礼、关心同学、尊师爱校,遇到师长要问好、行鞠躬礼,同学之间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做一个好学生;能否在家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爱惜东西、自觉做家务劳动,做一个好孩子;能否在社会敬老爱幼、爱护公物、遵守交通规则、遵纪守法,做一个好公民等为主要活动内容。结合每次的升旗仪式,我们把它作为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的一次庄重而严肃的教育活动。在升旗仪式过程中,开展看谁站最笔直、行礼最标准、歌声最嘹亮的比赛,我们还开展“唱响三歌”(国歌、校歌、班歌)的展示活动,把爱国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礼仪养成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庄严实在、又有教育效果。
三、把树立典型与带动全面结合起来
我们特别注意弘扬先进,树立典型。定期开展评比“文明标兵”和“文明好学生”活动,每月评比一次。我们制定了10条评比标准,我们又把这10条标准进行了细化,每条标准都有它所对应的具体行为。每个学生手中都有这张评价表,每月学生对照这张评价表开展自己评、学生评、家长评、教师评。这些内容全做到的学生可被评为“文明标兵”,做到的内容少于两项的学生可评为“文明学生”,对照自己的行为,进步特别大的学生还可评为“进步生”。
学校专门开辟“标兵”专栏,把被评为“标兵”学生的照片贴在专栏上,及时表彰先进,树立典型,逐步形成了互学互帮、勤学知礼、文明向上争做“文明标兵”的良好校风。
四、把学校与家庭社会结合起来
学生的礼仪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社会的关注与参与。因此,在校内,我们对校长室、学工处、团委、班级的四级责任教育网进一步明确分工。校长室负责礼仪教育目标的制订与督导;学工处负责日常工作的监督、管理与协调;团委负责宣传、逐日的检查、评比及开展一些活动;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的教育、管理、家访和后进生的跟踪转化及工作档案的整理。由于我们分工明确,各施其职,大事小事有人管,使学生的礼仪教育形成常规化、规范化,教育效果也日渐明显。
在校外,我们通过给家长一封信、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家长通报学校开展礼仪教育的具体情况,请求家长对学校的礼仪教育提出建议,请家长填写“文明标兵(学生)评价表”要求家长对学生在家的礼仪情况(包括尊老爱幼、待人处事、举止行为、卫生习惯、家务劳动等)及时与学校沟通。最大限度落实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互相配合,使学校的礼仪教育从学校延伸到家庭。
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认识到:文明礼貌不仅能给社会、他人带来愉快、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学生遇到师长能主动鞠躬问好,学生之间的交往互相使用礼貌用语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学生勤学、知礼,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形成,良好的校风在不断形成。一些家长看见自己子女在校学习的进步,在家行为举止的变化,对学校开展礼仪教育的做法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总之,学校的德育工作还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今后,我们将继续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努力挖掘学校的德育工作的潜力,把文明礼仪教育更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襄樊市第八中学
2008年3月2日
- 上一篇:“感恩教育”专题活动总结
- 下一篇:中学校园开展社团活动的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