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八中名师培养五年规划 (2017—2021)
襄阳八中名师培养五年规划
(2017—2021)
(2017—2021)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全面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我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襄阳市万名名师培养计划(2016-2020年)》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五年规划。
二、学校教师基本情况
我校现有教职员工183人,其中专任教师140人,中、高级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0%,有45人获得硕士学位,其中省级教育骨干1人,市级骨干教师30人,市级学科带头人5人。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合理,中青年教师约占85%,各学科专业对口。教师专业基础扎实、专业素养较高,每年都有数百篇论文获得各级奖励或发表、多个课题立项或结题。教师有责任心、有爱心,有为八中发展奉献的共同愿景;班主任队伍有活力、有能力;领导班子战略有高度,创意多,勇于开拓。2017年作为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年,但我校学生普遍文化基础低、人文素养亟待提高,教师面临着怎样把这一类资质和基础有限的学生,无限的放大和提高的大难题。亟待解决教师多学习,调整心态,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
三、培养目标
以实施“国培、省培、市培、校培”为抓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以面授和网络学习为主,以教学实践为平台,计划在今后五年内新培养40名校内名师、5-8名襄阳市名师。着力培养名师具备下列能力和素养:
1、爱生爱校,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
2、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改革意识、以及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3、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跟上教学发展趋势,熟练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基本技能。
4、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能积极开展教改和课题研究,善于总结经验。
5、自觉提升自己,带动我校教师队伍,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榜样引领、行为示范的作用。
四、培养路径
坚持以校内培养为主、校外培养为辅的原则,以“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个人研修相结合,观摩与示范相结合”等方式,严格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全面性与专业性、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采取跟踪问效的形式,有效管理,及时指导,重点考察,全面考核,保证培养的质量。
(一)个人研修
1、指导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计划,建立教师个人成长档案。
2、开展读书与分享活动,撰写读书笔记。
3、坚持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教学风格。
(二)校本研修
1、积极组织淘师湾等网络研修平台的学习。
2、坚持做课题申报、立项,坚持组织教学论文的评比。
3、与友好学校进行交流,撰写心得体会。
4、积极支持、组织教师外出进修、培训,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
5、请专家、优优秀老教师做报告。
(三)岗位练兵
1、认真抓好“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的授课、网络晒课活动。
2、认真抓好“德育精品课”、“信息化教学大比武”等。
3、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有关单位组织的示范课、竞赛课等教学比武。
4、积极参加上级单位组织的课件制作大赛。
(四)培养的相关安排
教师培养本着规划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统一标准和按需施教相结合、整体提高与重点突出相结合、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
1、政策宣传。根据市教育局的相关文件精神和学校实际工作,及时做好校内名师评选办法的制定和宣传工作。
2、确立培养名单。根据我校的特点,结合学科特色,学校按学科给出相应的指标。由各教师对照校内名师评选条件进行个人申报,教研组进行初次审核并推荐,教务处进行考核、筛选,然后通过听课、座谈,全面考核,最终确定候选名单。
3、培养内容和方式。
(1)开展有针对性的讲座,每学期至少2次。
(2)上好示范课与观摩课。 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带动教师各个教学环节的扎实落实。每学期至少在本学科组或全校开展一次示范课或观摩课。重点对教师备、讲、批、辅、考等环节的规范化管理做示范,课后及时组织教师对听课情况进行研讨、评课,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3)加强听课、评课。 名师听课应有硬性指标,每周不少于2节,做到听课有记录,有建议,有听后感,让新老教师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4)加强自修。 每位名师要加强自修,要有实际的自修内容,有定期的自修笔记。
(5)开展优秀教案、优秀课件、优秀课堂等评比活动,鼓励名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
(6)深入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提升教师思想道德素质。
4、培养评估与成果交流。
加强专业教学改革与研究力度,提高业务水平。在名师中实施“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 学校名师工作指导办公室定期对名师所上的示范课、上交的材料,如教学论文、心得体会、读书笔记进行评审考核。对优秀的成果进行观摩、交流、展示。
五、校内名师培养对象的确定、选拔及管理
1、校内名师评选条件
(1)任教3年以上,年龄在男50、女45周岁以下的在职在岗的中、高级教师。
(2)有3年以上的班主任工作经历。
(3)教学教研实绩突出。
(4)担任过教研组、备课组或课题组负责人有关职务。
(5)师德优良,敬业精神强,教育教学成绩突出。
(6)每学期校内综合考核均达到“合格”及以上等次,获得校级以上(含校级)的荣誉称号。
(7)关心学校各项工作。
2、选拔程序
个人申请,教研组推荐,教务处审定,由学校骨干教师领导小组批准。
(1)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机制。
(2)学校建立后备名师信息库,逐层选拔。
(3)校内名师每年选拔一次,共8人,每学期进行考核。
(4)襄阳名师从校内名师中择优推荐。
3、考核管理指标
(1)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勇于创新,出色地做好本职工作。
(2)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技能,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形成个人风格,成为本学科教学和教育科研的带头人。
(3)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发挥榜样带头作用;
(4)承担示范课、观摩课等教学任务,每学期至少上一节校级公开示范课。
(5)每学年至少带一名徒弟。
(6)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评课不少于10次,主持教研活动不少于5次。
(7)每学期精读一本教学专著并撰写读书笔记,教学反思不少于10篇。
(8)每年完成一篇较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至少2篇发表或获奖。
(9)主动承接青蓝工程,每年指导帮助1-2名青年教师。
(10)每学期完成六个一活动。帮扶一名学生,上好一节公开课,制好一个优质课件、组织好一个学科活动、推荐一本专业书籍、撰写一篇具有指导意义、操作性强的反思文章(1500字以上)。
(11)学校对名师每学期进行考评考核,两年内两次以上不合格者,取消名师津贴。
4、名师待遇
(1)学校统一颁发荣誉证书。
(2)在校内或校园网进行宣传。
(3)对于考核合格的,参照市直名校做法给予一定津贴补助。
(4)在职务晋升、职称评聘等方面享有优先权利。
六、校内名师工作机构
学校成立名师工作领导小组,重点做好学校名师培养计划及组织实施,名师评聘、管理与考核,市级名师的评选和推荐等工作。
组长:陈鹏
副组长: 潘方敏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主任:卢圣云
成员:陈利、李涛、杨军、辛权及各教研组长
襄阳市第八中学
2016年12月20日
- 上一篇:襄阳八中2017年名师培养路径图
- 下一篇:襄阳八中2017年名师培养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