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言传水滴石穿》陈利在第二届班主任培训上的经验介绍
魏书生在他的《如何做好班主任》的演讲中讲了一句话“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基本合格;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这个班主任很优秀;可是,如果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那么这个班主任无疑是失败的。”我信奉这段话,在我们学校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但学生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如果说学生是产品,那么班主任这一角色,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每个产品;班主任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学生的一生;班主任无意间的一个动作,也许能让一个不理想的班级“扭转乾坤”。因此,有老师笑话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学生和你大到性格小到言行举止,再到看问题的思维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都会越来越相近。作为与学生距离最近、接触最多的教育者,我们不能失败。如果我们不幸失败了,那么陪葬我们的,可能是几十个、甚至是几百个乃至上千个孩子一生的幸福哇!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曾指出:“教育者要教育别人,首先要使自己具有完善的人格,注意自身的形象教育。”言传不如身教,在我们践行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时,我们应该记得自己是人民赋予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了使自己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光荣称号,工作中,我把自己的全部情感和所有的工作激情寄托在班级管理与建设上,潜心致学,身体力行,用自己的热情、激情、爱心、耐心激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我相信“身教言传,水滴石穿”。我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尤其注意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和校内外环境开展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班级管理。
一、提高自身修养,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言传是身教的基本方式,身教是言传的有效手段。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话语“老师自己都做不到,还要求我做!”可见,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有多么大。《中小学教师行为道德规范》里就明确规定教师要作好学生的表率作用,教师要以身作则。所以,班主任一定要言而有信,言而有度。言必行,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建立起崇高的威信。所以,当我要求学生做到时,我总是要求自己首先做到。如我要求学生不迟到,我就会在学生到校之前到;再比如,每学期第一次大扫除我都要亲自参与,而且是做最脏、最累的活(洗拖把并将拖把拧干)目的是给学生树立榜样,同时也教会学生做卫生;我要求学生按时交作业,我就一定会按时批改完作业。做不到的事就不说,说到就一定要做到。老师的这种示范表率作用在学生的身上会转化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动力,这样班主任就能在他的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作为一名教师,除了在言行举止、衣着穿戴方面要成为学生的表率作用外,还得加强自身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提高。为了更科学、有效的管理班级,少犯错误,我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注重自身良好品德的形成,以身作则,一视同仁,让学生信服,并努力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自己的业务水平“征服”学生,使自己的非权力性影响持久而深远,真正体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要求。
二、让班干部成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班主任的精力是有限的,而我们所带的都是大班,这就需要班干部成为我们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让他们在班级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在任班主任期间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于是注重班干部的评选、培养和使用。首先,采用竞选的方式选举班干部,在班上大力宣传,动员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竞选演讲。其次,严格要求班干部,我要求班干部具备三种意识,即自律意识、服务意识、管理意识。班干部只有先管好自己,才有信心和能力去管理班集体。再次,注重对班干部工作方法的指导,比如我班班长成绩优秀,要求较高,性子急躁,多次在处理班级事务中和同学发生矛盾,几次事件后她想辞职。这时,作为班主任要为她“撑腰”,先是肯定他为班级体所做的贡献,同时也让学生认可他在班集体建设中的功劳。然后告诉她,遇事就逃避不是勇者的表现。最后与她一起分析这几起事件中自己在处理过程中的不妥之处,让其总结经验教训。最后,本着“用人不疑人”的原则要放权给班干部,让每一个班干部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充分行使职权,如:调整座位,元旦晚会等都由班干部们自己去决策、组织。总之,班主任要让自己的班干部成员‘人人有事做’,班级事务‘事事有人管’,真正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三、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找准学生犯错的根源。现在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生理发育日渐成熟,心理上也呈现新的特点:发现了“新的自我”,明显的感觉到自己是大人了,并由此产生了强烈民主、平等要求;在人生的追求中强化了自主管理和个人实惠观念;产生对现实的不满情绪等。这些生理心理特点就要求我们及时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的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古人所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班主任要积极创造条件,亲近学生,走进学生内心世界,为学生摆脱烦恼、化解困难。上学期初,从平行班转来一位徐姓学生,经常看小说,精神不振,还经常抵触老师。我找到他后不是直接的批评他的这些行为,装着不知道。先表扬他最近在卫生和寝室管理中做的相当不错(他任809寝室长),再与他聊起高一时的学习与生活,再聊到他进入这个班的压力以及对现在班级的看法和意见。在他慢慢的对老师不存在戒备心理后,开始聊及他的家庭,这时,突然冒出一句话“他恨他的父母”,说到这又有些欲言又止,于是我对他说,如果你信得过老师你不妨将原因告诉我,如果你觉得不想说,我不难为你,因为任何人都可以已有自己的隐私。事隔三天后,他主动找我,要和我聊一聊,这次聊天中他主动说出了他的家庭情况和他现在的想法,然后再慢慢的开导他。我想,当学生犯错后,采取高压政策,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你能压住他一次、二次、很难压住第三次,再说他还可以背地里干坏事啊。我认为,只有解开学生的心结,才能将他从错误的边缘拉回来。
四、开辟多形式的思想教育,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现阶段学生的思想是比较复杂的,也是不成熟的,同时也是具有可塑性的,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教育,让学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1、充分利用班会课。按照学校要求,我经常在班会课上开展主题班会,而且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真正受到启发。如开展辩论赛------手机对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利弊,演讲赛------我的一日见闻之我见(揭露世间百态,明辨真善美丑),我的未来不是梦等,观看视频资料《圆梦行动》系列报道,湖北咸丰一中的颜娜-----乐观、坚强、懂事的典范;魏泽阳-------身残志坚的典范;白春燕------敢于面对困难(云南地震导致其房屋垮塌,父亲去世);张巍------捐大学学费给患病恩师等。通过这些活生生的事例,学生体会到了自己是幸福的,也教会他们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幸福,同时,也让他们学习同龄人的敢于面对现实,改变现实勇气,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以及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优良传统。
2、充分利用集体活动。通过大型集会、报告会等活动教育学生,如《知恩、感恩、报恩》报告会前要求全体学生遵守会场纪律,认真听报告,维护班集体形象。报告会后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心得,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3、充分利用寝室教育学生。在查寝室时,可以利用寝室的那种比较随意的氛围与学生聊天,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及思想上的波动。
五、经常与家长联系,做家长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很多时候家长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的心理、学业,同时又给予孩子很高的期望,而学生又只顾自己的感受,不理解父母的苦心。因此,父母与孩子之间久而久之互不理解,相互之间的“隔阂”也就愈来愈深,这就需要老师来当好他们之间沟通的桥梁。在“心连心”活动中,二(8)班的学生陈某在主持人的帮助下化解了他与其母亲之间的隔阂,当他们母子拥抱的那一刻,我深深的被感动,志愿者做的就是我们老师应该做的,我们需要把这一工作放在平时,让更多的父母与孩子之间多一点沟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化解家长与孩子之间的“矛盾”。
以上是我多年当班主任的一点体会,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我想,只要我们真正以人为本,以金子般的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多一分尊重,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理解,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学生未来的辉煌,就在我们的无限热爱之中。最后,我想用全国优秀班主任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一书中的话来结束我今天的发言,他说“我们所做的,都是必须要做的。我们感受了学生太多的爱,我们只有用更多的爱去回报我们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