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示范高中-襄阳八中欢迎您!
高效课堂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教学科研 > 高效课堂 >

教材中出现的“某些概念和定义行文时在使用但又不加以解释”的情况该如何把

发布日期:2009-09-29 00:59  来自:高一年级组 作者:杨宇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教材中出现的“某些概念和定义行文时在使用但又不加以解释”的情况该如何把握?专家告诉我们:
 
   1、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淡化定义”
 
   2、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采取“生活逻辑”的模式
 
   3、关注“概念的活化运用”
 
   具体的讲在概念教学中:
 
   首先,要明确概念本身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必要手段,从而避免把概念本身当作“认识的对象”、甚至是“终极目标”。为此,一定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了解概念和定义在教材相关内容中的地位,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对相关概念和定义的要求程度。
 
   其次,由于概念和定义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就需要教师通过研究学生的生活阅历和认知结构,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将抽象的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对接起来,引导学生从生活出发、理解有关概念和定义,以利于学生达到“真懂”的要求。
 
   再次,就概念的运用和评价要求而言,衡量学生是否掌握的标尺不是对某一固定表述的套用,也不仅仅是知识的“再现”,而是能否由来自于生活中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将其运用到生活情境中,引       发学生的思考,进而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对事物和社会认知的基本态度和观点。也就是说,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正确活化概念才是最终的目的。
 
   《经济生活》教材第二单元第六课投资的选择,这里讲到投资,生活中又经常听到“理财帮手”、“理财高手”等。但“投资和理财”的概念教材并未加以解释,这两个概念学生很容易混淆。我就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采取“生活逻辑”的模式,这样一个教学互动的过程来帮助学生区分两者。
 
   问题:你家里父母通常是如何分配手中余留的资金?为什么这样分配呢?
 
学生1、存入银行,可以获得一部分利息收入
 
学生2、买点股票,可以获得股息和红利
 
学生3、买债券,可以获得利息收入
 
学生4、买保险,当发生某些意外,可以避免损失
 
学生5、一部分存入银行、一部分买股票、一部分买债券、一部分买保险,既可以获得一部分收入又可以规避风险
 
教师:看来每家都有各自投资理财的计划和方法的。
 
问题:大家想一想把钱存入银行、买股票、债券与买保险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买保险不同其它,如果某些意外发生,它能避免我们遭受损失。
 
教师归纳:其实把钱存入银行、买股票、债券都是追求价值增值,是投资,而典型意义上的保险不是什么投资,但属于理财。而理财不仅包括追求价值增值,还包括追求保值、避免损失。
 
  投资是指一种追求价值增值的现象,而理财不仅包括追求价值增值,还包括追求保值、避免损失。理财的范围要更大,典型意义上的保险不是什么投资,但属于理财。(区分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商业保险-规避风险的投资)
 
这样就使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出发,把投资和理财区分开。
 

© 2003-2017 湖北省襄阳市第八中学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426号
校址:襄阳市樊城区松鹤西路雾月路 联系电话:0710-3796618
鄂公网安备 42060602000232号